推理作家的苦惱

《推理作家的苦惱》是東野圭吾筆下短篇小說集的副題,但以下並非該部作品的內容,只是某個笨蛋作者在參加寫作宿營之後的碎碎唸。

作者命案

人的壽命有限,或者創作的日子也是如此。大限一到,創意會枯竭,才華會耗盡,到最後即使勉強掙扎,也未必可以再次生產出優秀作品。在這短短幾天,已經發現到兩個(或以上)有力例子,佐證以上言論。我的起步實在太遲,那些最絢爛的創意大都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裡或浪費、或流失,沒有結晶出可以保留的成果,然而如今又因面對各種問題,仍無法專心於對這些已經剩餘不多的古怪想法的提煉過程,想要在時限之前製成心中那件成品,恐怕是難上加難。

既然有時限,也就是說必定有盡頭,那麼在完結之前,就好好讓自己多點享受困擾,忍受滿足吧。

弔詭的作品

好故事到最後,到底能在讀者心中留下甚麼呢?曾經我是東野圭吾的忠粉,對入坑作的伽俐略系列有種偏執,是唯一每部作品都有讀過的系列(連透明的螺旋也有……)

單就長篇來說,容疑者X極之精彩,聖女則是虛數解,然後到真夏……營內學習時提到真夏,我竟然一點也想不起真夏帶給我甚麼……有個小孩,海邊小鎮,有水火箭……然後呢?沒有了,死者是甚麼身分?動機是甚麼?連詭計也忘記得八八九九,可真是and then there were none……
為甚麼呢?真夏的確不算太特別,但也絕對不是最差的作品,我也肯定看過一次以上(最少有小說和電影啊)為甚麼它沒有在我的記憶中留下痕跡呢?
更不可思議的,是連實體記錄也沒有留下,我回家找了幾遍,書本不見了,是不是誰借了我的書沒有還呢?

如果那個人是你,請還書吧,感謝。

不存在的讀者

現在是大數據的時代,數據是可靠的,數據可以告訴你有多少讀者,所以作品到底有沒有人看,根本不用估計,只要觀察就可得悉。剩下來值得思考的,就只有成因和方法。

成因可以有很多種,而且幾乎可以肯定並不是單一原因所導致的結果,當中的比重亦暫時欠缺相關數據以作分析,但當中我能夠控制的因素,其實數來數去,也只有幾個。

創作、記錄、形成、宣告、尋找、連繫,只是越往後的步驟越花費心神,廣泛的技術又不如精進的技藝,我很想在前半部投放更多資源,亦覺得這才是正確的選擇。

然而沒有人讀的作品又有甚麼價值呢?這個問題,大約就跟因和果、雞和蛋、祖父和孫子、貓和毒氣這些問題同樣難解。

姑且稱之為讀者悖論好了,希望這命名可以說服我不再嚐試用自己的邏輯去解釋這件事。

故事山莊交稿之謎

這個三天兩夜的工作坊宿營,是有功課要交的orz 而且還要在期限之前提交的orz orz

點子沒錯是有很多,十個八個也可以說是手到拿來(因為我平日有在儲嘛),但問題是,我要提交怎樣的功課。

那一個點子適合?用那種形式?該完成到那個程度?
提交創新的東西?後續易於發揮的東西?可能受歡迎的東西?還是我喜歡的東西?
我的崗位是甚麼?原作是甚麼?改編又是甚麼?
動機是甚麼?期望是甚麼?引致的結果又是甚麼?

我想,思考這堆問題,才是我真正的功課。

積讀問題

這是一個只會與日俱增,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。每年暑假均是這問題加劇得最快的日子,原因當然不用多說,今年還加上宿營,課堂內外都提到很多不同類型不同載體的好作品,更令這問題更加惡化……

書本的存在意義,是用來讀的,不是用錢帶回家,不是乾放在書架上,這樣的書本是無法fulfil their destiny的,這樣會辜負了作者和編輯、紙張和墨水、負重的書架、空間和時間、與及宇宙的定律和邏輯。

愚昧無知的人類,為你所產生的罪孽而懺悔告解吧,停止犯下這種天地不容的過錯吧。

然後呢,我就懷著這種決心,蓋上被子睡覺去。

《超・殺人事件-推理作家的苦惱》

東野圭吾作為現時最暢銷的作家之一,他的作品可以說是最「入屋」最「出圈」,即使不看推理,也一定會聽過這個名字。

熱門的作品應該不用我來介紹,但我真心想推薦一下題目這部作品,八個短篇故事,以推理作家各種辛酸來搏君一笑,輕鬆又沉重,誇張卻貼地。過去我單純以讀者身分去讀這一部時,感受已經相當深刻,現在身邊多了不少寫作的朋友,這正是推坑的好時機,相信各位會在這本書中,多多少少找到那個感動得讓人爆笑的共鳴時刻。

說起來,我在正式寫作之後也沒再次重看過這本,難道這是應該重溫的時機嗎?(喂!積讀呢?功課呢?思考呢?連載呢?修稿呢?回文呢?……)

Scroll to Top